时隔十年沪指重返40股票推荐官网_今日牛股+明日潜力股全解析_短线+长线策略每日更新00点这次有何不同?

2025-11-15

  股票推荐,今日牛股,短线股票推荐,明日股票推荐,热门板块分析/每日精选A股潜力牛股,覆盖短线爆发股与长线价值股,附技术图形、资金动向与题材热点分析,助您提前抓住风口,精准进场!

时隔十年沪指重返40股票推荐官网_今日牛股+明日潜力股全解析_短线+长线策略每日更新00点这次有何不同?

  10月28日,低开的A股震荡走高,沪指盘中突破4000点关口,这是自2015年8月18日之后,沪指首次突破4000点。

  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另外,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当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正式推出。

  国泰海通证券报告表示,“双创”改革和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以及便利配置型外资准入许可实行绿色通道,有助形成“资本市场-经济转型-科技进步”的良性发展。当前中国股市“转型牛”的动力是健康、可持续的,新兴科技是本轮行情的中军主线。未来中国市场的行情也会更多元和扩散,更多板块将迎来重估。

  回顾历史,2015年6月A股经历剧烈调整后,沪指长期徘徊在3000点附近。2024年9月24日,政策组合拳推动市场启动牛市,上证指数从2800点附近起步,历经一年多时间实现”多级跳:2025年6月接近3500点,8月逼近3900点,10月9日突破3900点续创十年新高。此次更是突破4000点,标志着A股市场开启新一轮行情。

  随着指数攀升,A股总市值也“水涨船高”。A股总市值从一年前的约68万亿元,猛增至今年8月的100万亿元,截至10月27日已达107.87万亿元,这意味着A股总市值在一年内飙涨了39.87万亿元。其中,以科技、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贡献主要涨幅,宁德时代、比亚迪、寒武纪等龙头股多次刷新历史高点。

  成交量和成交额也持续活跃。在“924行情”启动前,A股日均成交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足8000亿元,而政策落地后,市场日成交额一度攀升至3.48万亿元,今年8月13日至10月15日,A股成交额更是连续40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续创历史纪录,期间共有4次单日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分析,受到我国经济转型推动,新型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与支持,中国资本市场也开始转向硬科技驱动,增量资金不断涌入市场。多重因素共同支撑沪指成功突破4000点。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记者表示,A股时隔十年再次突破4000点,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今天这一突破表明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果抱有极强的信心;此举亦是A股进入新一轮“牛市”的有力佐证;此外,这一突破有利于吸引更多场外资金,特别是长期资金、外资和养老金等进入市场。

  面对近期市场变化,杨德龙认为,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主要指数,其估值水平远低于2015年的高点,部分指数甚至还处在历史平均水平左右。这也说明当前市场还在牛市的上半场。且当前科技创新行业表现欣欣向荣,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这意味着本轮科技股行情并不是短期行情,而是有望贯穿整个牛市。“沪指在突破4000点之后,有望继续向上拓展空间,4000点可能成为新一轮的行情的起点。”

  宋清辉向强调,本轮行情与2015年不同。2015年,A股市场的驱动逻辑是“杠杆牛”,主要由场外配资、融资融券规模的快速膨胀推动,当年市场情绪狂热,估值泡沫化严重。而当前的驱动逻辑主要是“硬科技驱动”,整体估值更为理性,同时结构性分化明显。

  华安证券指出,当前良性调整接近尾声,历史复盘数据显示,成长景气周期行情中,由估值驱动切换至业绩驱动过程中的调整时间通常较短,而当前良性调整期已进入后半程或尾声。十一月初有望成为验证行情是否进入新一轮即业绩支撑行情的契机。

  中信证券同样认为,当前,活跃趋势性资金的减仓已基本完成,市场的成交和换手也已经回到理性水平。这些意味着投资者近期频繁讨论的风格切换实际上已经基本结束,而不是开始。市场大概率重新回到业绩驱动的结构市特征。

  10月以来,A股连破3900点、4000点两大关卡,科技股持续爆发,股市财富效应显现,你赚钱了吗?大赚一笔小赚一笔盈亏平衡尚未回本还没上车提交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7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48家,较2015年的2827家增长近一倍。总市值规模从2015年的58.40万亿元扩张至122.23万亿元,增幅超100%。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中新经纬指出,对比2015年,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不到15倍。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向中新经纬表示,当前A股整体估值不高,上证指数市盈率在16倍左右,低于近10年平均水平,加上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持续进场,市场稳定性比以前强很多。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A股平均市盈率为15.81倍;截至2025年9月,A股平均市盈率为14.24倍。

  老股民们或许对2015年的“杠杆市”还记忆犹新。当时,汹涌的增量资金将A股推上浪尖。

  “2015年的行情由杠杆资金驱动,两融余额短期激增,市场投机氛围浓厚,估值普遍高企,最终因去杠杆引发回调。”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中新经纬说。

  “与2015年的4000点比,现在的市场逻辑完全不一样。”陈雳说,2015年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能到4%至5%,估值也炒到了23倍以上。“但现在不一样,股市核心驱动力是经济转型升级,半导体、AI这些新质生产力在实实在在贡献增长,政策也是长效支持。”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两融余额的规模虽不断增加,并突破2万亿元关口,但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一直没有超过3%,最高值出现在2025年10月17日,比例约为2.51%。

  田轩称,与2015年同期相比,当前市场已从流动性驱动为主转向政策与基本面双轮驱动,行情特征上呈现结构分化,成长与价值并进。资金结构逐渐由散户主导转向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外资持续增配,中长期资金逐步成为市场稳定器。

  田轩还指出,叠加注册制改革、新“国九条”落地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强化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投资者保护,估值水平总体合理,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中低位,支撑力较强。企业盈利逐步修复,叠加政策持续托底,经济预期改善明显。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交易集中度下降,市场韧性增强。这些因素共同推动A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慢牛格局有望加速形成和延续。

  陈雳分析了三点变化。一是,当前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超30%,比2015年高出15个百分点,长期资金为主的市场波动会更平缓;二是估值安全,主要指数估值都在历史30%分位以下;三是产业支撑,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一直比工业平均高,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是可持续的,不是炒概念。

  科技板块在今年大放异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半导体、创新药等均有不错的表现。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寒武纪-U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国平向中新经纬指出,本轮行情由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主导,具有明确的产业逻辑和未来预期,这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相呼应。市场资金高度集中在上述高新科技板块,而传统的“牛市旗手”如券商,以及过去备受追捧的白酒等板块则表现相对平稳。

  “这导致即使大盘指数上涨,许多投资者如果未能布局科技主线,也很可能出现‘我在牛市躲牛市’的情况,这与以往全面普涨的牛市格局大不相同。”李国平说。

  “当前是典型的结构性牛市。”杨德龙称,科技股表现突出,主要受益于中国的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田轩认为,科技板块正经历从概念炒作到业绩验证的关键阶段。在注册制背景下,优质科技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展望后市,围绕人工智能、半导体国产化、新能源技术等方向的科技创新将持续涌现,形成可持续的成长动力,科技板块有望从普涨转向结构性行情,成为慢牛中的重要主线。

  杨德龙称,4000点是一个重要的指数关口。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代表着牛市趋势得以进一步确立,未来市场走势更加明朗。

  陈雳称,从当前情况看,政策端持续发力,“宽货币+稳财政”的组合很明确,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对新基建、高端制造的投入也在加大,给市场托住了信心。

  杨德龙称,在中国居民存款快速增长的同时,国有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已跌破1%。今年10月底,美联储可能会降息25个基点,12月份或继续降息25个基点,中国也有降息降准的空间。由于储蓄回报率偏低,居民会需要寻找有较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而资本市场的走强,会吸引资金从银行账户转移至股市,这有利于推动这轮行情不断深化。

  一是,消费、地产这些需求端恢复情况。二是,海外市场的波动传导,美联储加息虽然快结束了,但全球经济复苏节奏不一样,加上地缘冲突,可能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影响A股的出口企业和周期板块。三是,板块估值分化的风险,科技、新能源个股估值和业绩要高度关注。

  李国平称,本轮行情标志着市场投资逻辑的深刻转变,从追逐短期业绩确定性转向看重长期的产业前景和国家战略方向。投资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企业价值,理解其在新范式下的估值体系。

  他进一步解释说,对于估值较高的科技板块,不能简单地用静态市盈率评判。一方面,部分国产替代企业,市场因其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战略意义给予高估值,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如光模块等板块,其高增速具有高度确定性,若业绩能持续高速增长,高估值将迅速被消化。此外,许多科技产品(如高端光模块、PCB)已迭代升级,不应再以传统消费电子的标准进行估值。

  同时,李国平也提醒称,需警惕部分被过度炒作、业绩无法兑现的概念股以及可能存在财务问题的“故事股”,这些都可能成为市场中的潜在风险。

  “部分科技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较高分位,若技术突破迟缓或业绩不达预期,存在回调压力。投资者应避免追高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题材股,重视资产配置的均衡性与安全性。同时,坚持长期视角,理性应对市场波动。”田轩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地址:股票推荐官网永久网址【363050.com】 客服热线:363050.com 传真:363050.com QQ:363050.com

Copyright © 2012-2025 股票推荐官网|今日牛股+明日潜力股全解析|短线+长线策略每日更新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